4月20日,由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主办的第一期线上系列论坛“载氧体人造血,急性心梗/脑梗急救药研发”在官方视频号直播间@BTE生物大会圆满举办,特邀嘉宾王子元教授,湖景(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为生物制药行业人士分享心梗脑梗急救药的创新性。
直播期间,吸引众多粉丝及观众朋友们交流探讨,王子元教授为大家细心解答:
Q1
做生物制药往往是针对肿瘤或者罕见病,为什么针对常见病领域?
Q2
“缺血不缺氧”的急救药机理和目前其它正在研发的心梗脑梗治疗药物有何区别?
目前有医药界的同行也在研发心梗脑梗治疗药物,但区别在于:我这里讲的是在心梗脑梗发作早期进行供氧,立刻终止缺氧伤害,不仅可以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而且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尤其是不可逆损伤,这样就会降低残疾率。
心梗脑梗发作后,很大一部分患者会有各种后遗症,比如脑梗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是目前有同行研发药物治疗这些后遗症的目标。
我今天讲的这药物是急救药,要有两种效果:一是抢救患者生命,二是在早期立刻为缺氧组织供氧,立刻终止或减轻伤害,不至于造成不可逆损伤。这样,患者有时间到医院进行救治,除了溶栓,或者安装支架本身以外,如果血栓部位下游组织没有损伤,或者有能够恢复的伤害,治疗后就应该和正常人一样。
这是两中不同的药物机理,都是未满足的患者需求。
从投资的角度讲,常见重大疾病患者多,因为导致疾病的机理,从而这些药物不是个体化药物,成本低,患者负担不重。尤其是这种抢救患者生命的急救药,对每个患者只用一两天,这是真正的创新药,即便利润高一些也是物有所值,对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大有益处。而且,经济负担也是有限的。
Q3
如何销售是个大问题,患者急性发病时是无法去药店的,即便冰箱里有也不能自己用。
对,这是个大问题。
这种药就不是能够通过药店零售给患者自我使用的,因为心梗脑梗急救事件的频率很高,应该作为常备药在所有的急救中心、救护车、社区医院都有储备,最好在社区药店里也有,最好是通过卫计委这样的机构进行。这也就是说不需要像可以零售的药物那样建立庞大的销售队伍,只要建立少数精干的队伍,通过学术推广就可以。这样的好处是销售费用可以大大降低。
Q4
静脉递送纳米氧,可能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控制?
Q5
如果需要医院给药急救,也要救护车,如何赢得急救时间?
关于如何赢得急救时间,这个问题要和药物如何销售结合起来。首先是急救药不能通过普通药物零售渠道出售给个人。所以,设想是不通过建立庞大的药物销售队伍,而是通过和卫计委、相关医学权威机构和专家合作,从而制订合理的规则,比如每个救护车中,每个社区药店和治疗所都必须配置这种产品,在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这种急救产品,毕竟救护车使用一大部分是用于离大医院较远,甚至是偏僻的社区和乡村的急救心血管疾病发作病人。另外可以和专业学会合作,将这种产品的机理写入医科书,使每一个未来的医生都知道。这不仅降低销售费用,而且也符合这种急救药创新本质。
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旨在打造生物行业产业群的协同发展交流与融合打造一个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搭建专场论坛直播、企业推介直播,精准对接买卖家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品牌曝光、技术探讨的一站式行业直播服务。
更多详情,请留意官方公众号资讯。
关注视频号@BTE生物大会
留意第2期BTE线上系列论坛
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