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闻
展开更多

新突破!用流感病毒治疗肺癌、预防黑色素瘤……

2023-06-02 09:09
早在100多年前临床上就观察到,一些癌症患者在感染流感后肿瘤会神奇地消失,但代价是肿瘤患者要得一次重感冒。如何将流感病毒转化为治疗癌症的药物而又不危及病人生命,成为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百年梦想。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肿瘤的新抗原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和发现,利用化学合成肿瘤新抗原的多肽序列,诱发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治疗肿瘤和预防肿瘤复发,也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但由于化学合成小肽低下的摄取效率、递呈能力和免疫原性以及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等因素,其效应受到了抑制。
2023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周德敏课题组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抗原肽嵌合流感病毒为个体化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成果,在小鼠模型上实现了流感病毒感染治疗肺癌而不引起感冒,以及预防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向肺部转移的目标。

图片

周德敏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化学-生物学交叉的新药发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早在6年前,该课题组依照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正常人短期内再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这一现象,并基于病毒合成生物学中终止密码编码非天然氨基酸的基础理论,将流感病毒变成了复制能力缺失(PTC)的活病毒,实现了黏膜、体液和T细胞免疫兼具的病毒疫苗概念的突破。
6年后的今天该团队更上一层楼,将活流感病毒转变成了肿瘤治疗疫苗并在小鼠模型上进行了验证。首先该团队在前期研发的PTC病毒脂质膜上,通过胆固醇分子嵌合免疫佐剂CpG寡聚核苷酸,通过Click反应将化学合成的小肽分子偶联到脂膜的HA蛋白上。继而,研究团队借助流感病毒对肺组织的天然嗜好性,经呼吸道将抗原肽高效吸收、均匀分布并紧紧粘附在肺细胞上,使流感病毒成为抗原肽优异的递送系统。
研究发现抗原肽嵌合在PTC病毒上可高效活化DC细胞,表现为抗原肽的摄取、溶酶体逃逸和细胞膜递呈能力大大提高。24小时后大量的抗原肽被递呈到DC细胞表面,同时DC细胞相关活化标志及细胞因子分泌也显著增加。
研究还发现尾部静脉注射了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经肺部吸入嵌合了CpG的PTC病毒后诱发了“非细胞病变的炎症环境”,将感染部位的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大量的CD4+/CD8+ T细胞浸润在肿瘤组织中,改变了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

图片


更重要的是,抗原肽嵌合在PTC病毒上可高效诱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扩增和活化,甚至抗原肽特异性B细胞活化实现4个数量级的提升。机体将抗原肽识别为病毒的有机组成而诱发强烈的后天免疫反应,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流感病毒感染治疗肺癌的形成和黑色素瘤细胞向肺部的转移。
研究者进一步对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工程化改造,在PB2基因序列引入编码抗PD-L1纳米抗体的基因,从而经鼻吸入后仅在感染部位高效表达抗PD-L1纳米抗体,研究发现在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中治疗效果更加优异。此外,通过更换携带的肿瘤新抗原,研究者在结肠癌、乳腺癌肿瘤肺转移模型上同样实现了治疗效果,为个体化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策略。

图片

该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任务攻关项目、宁波市甬江引才项目的支持。周德敏课题组助理研究员纪德重、博士研究生张源洁为论文共同**作者,纪德重博士和周德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责任单位,深圳湾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为合作单位。
参考资料:
[1] Ji, D., Zhang, Y., Sun, J. et al. An engineered influenza virus to deliver antigens for lung cancer vaccination. Nat Biotechn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3-01796-7
[2] 北京大学周德敏课题组在肿瘤个性化治疗疫苗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Retrieved May 30, 2023 from https://sps.bjmu.edu.cn/xyxw/4c8b7ddc8a314536b1fc4672bd0ab1ed.htm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院

声明: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