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闻
展开更多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生物医药

2024-05-16 11:49

6月6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意见》主要围绕“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即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个未来产业,突出了制造业立市、精准布局、创新引领三个重点。

在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中,《意见》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出要支持化学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先进制药设备以及数字化医疗等领域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瓶颈技术突破,加快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等区创建产业集聚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随后于7月26日,深圳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再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快药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药物临床研究转化能力、加速药品注册审批进程、全力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加大药品企业研发生产支持力度五大方面明确了对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支持细则。

深圳对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力度达到空前程度。

行业综述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药物研发,尤其是新药研发是全球医药行业创新之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特效药、创新药的不断研制成功,人类也不断攻克各种疑难绝症。
图表 1:医药制造产业链图片
来源:公开资料,来觅数据整理

医药产业链可以简单拆分为上游医药制造基础、中游为医药研发和制造以及下游医药流通。药物一般分为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一级市场上获得融资的药物种类主要为化药和生物药。根据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化学药主要以小分子药为主,可以穿透细胞膜作用与细胞内部的蛋白和激酶;近年来大火的生物药主要以抗体类药物为主,主要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

图表 2:传统药物开发流程
图片
来源:团结香港基金,来觅数据整理

药物研发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以及生产及上市。在药物发现阶段,确认相关疾病的变异基因以及该靶点的信号通路传导为靶点发现,而药物筛选则是需要AI等技术寻找能调控该靶点的生物分子或化合物,从而能有效通过抑制或激活该靶点达到疾病治愈或缓释的效果。

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研究、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均需要在符合药物管理监管机构的非临床研究质量规范(GLP)实验室中进行,截至2021年Q1季度全国73所GLP实验室有6所在广东,皆位于广州。通过临床前试验后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分为四期,每期的试验对象、目的和所需的时间皆不同,试验过程要符合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药物到达临床终点,完成临床试验后获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新药将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根据咨询机构 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498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90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96% 。随着医药研发支出的不断增加,药品种类和可治愈的病症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0723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1324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5.42 %;2020 年受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有所下降,降至 12988 亿美元,不过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全球医药市场将会引来新一轮的爆发,2021-2025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 5.71% , 2025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17114 亿美元。

图表 3: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片
来源:Frost&Sullivan,来觅数据整理

深圳与中国那些“药谷”

位于浦东腹地的上海张江或许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国的“药谷”,也一直是海外医药大厂进军中国市场的**站。从产业集群的完善度、临床资源的丰富度、医药人才的储备等各方面,上海张江自1992年所培育的医药产业环境,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毫无疑问都排在中国前列。

以上海为例,通过对比深圳和上海在22年下半年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举措,深圳本次的支持性举措有相当一部分重点放在了深圳本土医药产业集群环境的培养上,具体体现在土地、招商、设施完善度、人才引进与培养以及产业氛围的培养上。而针对创新药研发、改良型新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深圳则给出了更大力度的补贴扶持。

图表 4:深圳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发展的措施
图片
来源:深圳发改委,来觅数据整理
图表 5:上海和深圳对药物研发、生产、市场化支持举措对比

图片

来源:公开信息,来觅数据整理

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直以来都与信息技术有关,2005年至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都超过50%,2021年该占比达到57.38%,对应工业总产值2.44万亿,是推动深圳经济的最主要引擎。而相比来说深圳市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刚于2020年迈过1%,2021年达到1.19%,对应工业总产值504.65亿。低于北京和上海的同时,也跟坐拥着Biobay的苏州,培育起医药港的杭州有着一定的差距。

图表 6:各城市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对比(亿元)

图片
来源:各地方统计局,来觅数据整理
图表 7:各城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比

图片
来源:各地方统计局,来觅数据整理

尽管从现阶段来看,深圳将要大力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从临床资源、人才储备亦或是产业氛围等培养在时间角度上将会是一个相对长久的过程,但一级市场上的投资机构以及相关项目企业在深圳的活跃度近两年攀升的幅度显著。

据来觅数据库,针对注册于深圳市的项目企业, 2022年深圳医药领域合计发生融资次数32次,涉及投融金额19.9亿元,在融资次数层面上排在中国市级医药制造投资活跃市中的第四位。同时,通过对比深圳与几大“药谷”自2013年以来的投融规模年化增长率,深圳更是以91.51%的增长率居首,表明了产业界和资本界对于深圳大力加注医药发展的认可。
图表 8:2022年中国各大城市医药制造领域投融情况(亿元)
图片
来源:来觅数据
图表 9:各大城市医药制造投融规模CAGR对比(比2013年)
图片
来源:来觅数据

整体来看, 2022年受多种外围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整体在一级市场上无论是从投融规模还是投融次数都相比于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深圳尽管同样受到了影响但影响幅度却要小的多, 2022年全年的投融规模仍超越了2020年,且伴随着“20+8”及对应支持举措细则的印发,以及深港河套区的发展,深圳市对相关创新药企以及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

图表 10:深圳市医药制造领域历年投融情况(亿元)
图片
来源:来觅数据

大湾区以及深港河套区

本次支持举措提出要联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推动建设大湾区药品审评审批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持续推进"港澳药械通"政策扩展实施,推动更多临床急需且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在我市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使用。探索"港澳药械通"药品临床评价中推广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加快新产品上市进程。

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广州、深圳和香港作为大湾区三大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专利申请到科学出版物发行,“深圳-香港-广州”组成的科技集群在2022年世界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二,展示了三地科创合作的巨大潜力。

图表 11:深圳市生物产业园区重点园区
图片
来源:香港创新科技署,来觅数据整理

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大湾区推动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深港两地政府共同发展的潜力产业之一。随着作为国家战略性平台,横跨两地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区)的发展建设,河套区将成为深港创新合作的桥梁,实现1+1大于2,带动深港生物科技集群的发展。

与北京、上海和苏州相比,深圳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较弱,且缺乏生物科技实力强的院校,而拥有13间与生物技术有关,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香港,在基础研究和科研实力层面通过深港合作区可以为深圳的基础研究能力带来极大的补充,有利于生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截至20212月,河套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已经落地的科研项目达138个,其中生物科技是入驻较多及较集中的领域,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病毒学研究所等。

图表 12:香港生物科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图片
来源:香港创新科技署,来觅数据整理

在临床应用方面,香港的临床测试数据可同时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等药物监管机构认可作药物注册用途。香港的玛丽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香港眼科医院及香港养和医院共有32项专科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其临床试验数据可用作内地申请药物注册之用,提升推动建设大湾区药品审评审批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对于内地药企通过开展多地临床发展海内外市场也存在显著优势。

同时,自2020年实行的“港澳药械通”通过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力推进国际领先临床急需药品的试点应用。其开展一年多已成功在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指定医疗机构引进了20个国际领先药品,除此之外,在香港注册的传统外用中成药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港澳药械通”在方便了居民对国际领先药物需求的同时,随着制度的深度推进未来也能吸引国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或生物科技分支行业明星企业在深港地区建立分部,从而培育本地有潜力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发挥生物科技产业集群效应。

图表 13:港澳药械通下获批的药品名单图片
来源:公开资料,来觅数据整理

产业集群的锚定效应

深圳本次的支持举措对于本土药企的培育寄予了强烈的厚望。具体来看,深圳对成立五年内具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实行"苗圃培育"计划,对在研项目择优予以全额支持,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对成立十年内的"专精特新"企业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新锐企业,对在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按照总投资40%的比例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落地深圳的中国医药工业*企业或者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专项扶持政策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实施。

产业集群效应与锚机构密切相关,锚机构通常被用来描述一个地区的核心机构和企业,可以是提供基础科研和知识转移的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是大型企业。基于龙头锚机构的集散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形成链条。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吸引广大中小企业迁移至他们附近,以承接相关上下游业务合作,另一方面同样也可以孕育大量有潜力发展成“独角兽“的本土创新药企。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发展初期,地方政府采取对罗氏(Roche)和葛兰素史克(GSK)等大型跨国药企入驻、设立地方总部或研发中心的吸引策略,在培育了大量医药人才的基础上,培育出了微创医疗、绿谷制药等本土药企,从而再进一步促进本土医药环境的发展,形成正向反馈。

据来觅数据此前统计,截至2022年年中,中国目前获得过PEVC融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达到2988家,其中在深圳与药械领域有关的“小巨人“数量达2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巨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资本支持下,在拥有深港河套区、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重点医药园区的深圳,这些企业具有成为未来深圳本土医药健康锚企业的潜力。

图表 14:各市药械领域获得过PEVC融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
图片
来源:来觅数据


来源于RimeData 来觅数据 ,作者来觅研究院

声明:本网发布的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处理;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